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13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从嬴政眼神中。
    看到了嬴政对科举制之决心,显然非己等所能劝动。
    嬴政面无表情、神色淡然,其含义自然是不言而喻。
    其潜台词分明就是:
    “朕只是告知尔等,并非与尔等商议。”
    李斯洞悉此节后,便不再纠结。
    反而期望于嬴政能将这所谓的科举制度完善。
    毕竟他李斯能有今天的地位。
    虽然靠的是自身的才华,但是也离不开嬴政的信任。
    与其舍不得那点儿小特权,还不如直接站队嬴政。
    陛下的信任,可比手中多一些门客更为重要。
    这才是他李斯屹立不倒的根本啊!
    此前的纠结,倒是有些舍本逐末了。
    想到此处,李斯不由得暗自摇头道:「李斯啊李斯,你当真是被一时的权利给迷住双眼了啊......」
    所以,他才有了之前的那番言论。
    虽然说的似乎模棱两可。
    但是他表达的意思其实很清楚:
    “陛下,要行科举也不是不行,但是具体该如何施行,咱们得好好商量。”
    “咱们可千万别头脑一热,直接就盖棺论定了。”
    “那些贵族肯定要跳脚啊!”
    嬴政听后暗自点了点头。
    李斯说得确实有道理。
    不过他本来也没准备直接让科举制度完全取代举荐。
    “这科举制度,并非是完全取代举荐之法。”
    “日后军功爵、举荐和科举,三者皆会存在。”
    “这三种途径都可以入朝为官。”
    “至于其他方法则是通通废除。”
    嬴政此言一出,那些大臣们皆是悄然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情况,他们倒是还能够接受。
    只要不是彻底废除他们的举荐之能就好。
    而且,他们其实也或多或少能够察觉出嬴政的决心。
    所以对于能否劝动陛下,他们心中也是没底。
    陛下真要是铁了心硬要科举代举荐,他们还真没辙。
    谁敢头铁违背陛下,陛下绝对能把他们给活埋了。
    既然说服不了陛下,他们就只能被动接受了。
    ——
    故而此刻,他们纷纷借机开口道:
    “陛下,那这科举考试的细节想来还需要仔细商讨一番。”
    “是极是极,科举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还有待商榷。”
    嬴政听后这才点了点头:
    他本意就是来让这些大臣们出谋划策,思索考试内容的。
    而不是听他们来这里反对自己的决定的。
    “尔等对这科举考试的内容可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淳于越听到后,当即第一个开口道:
    “陛下,臣认为这科举考试的考察内容,应当着重考察我儒家圣人的经典。”
    “侧重仁义礼智信。”
    “如此一来,选拔出来的官员想必都是忠君爱国之辈。”
    “也算是另一种选贤任能了!”
    淳于越自从吃了仙菜、用上仙纸之后。
    似乎就逐渐开窍了。
    他已经发现了:
    如今这朝堂之上,单靠自己想要恢复周礼,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他想要发扬圣人的理念,使得儒家成为当世显学。
    那就必须得换个思路。
    既然打不过你们,那他就选择加入。
    这科举制度虽然此前从未出现过,听起来似乎有违周礼。
    但是淳于越方才又仔细想了想。
    这东西,似乎很适合宣扬他们儒家的思想啊!
    如果考的内容里有他们儒家的经典,那还怕天下人不尊儒吗?
    所以见既然无法改变陛下的决定。
    淳于越身为当世大儒,自然要努力为他们儒家争取更大的利益。
    一直在朝堂上当小透明摸鱼的李意听到后。
    不由得嘴角一抽,暗自嘀咕道:
    “这淳于越我记得不是个腐儒老顽固吗?怎么现在竟然如此懂得变通......”
    “呃......莫非他有高人指点?”
    “不然立场怎么变得这么快,刚刚还在骂这科举选不出贤良。”
    “这会儿竟然直接说科举应该考儒家经典,让大家忠君爱国。”
    “该说不说,倒是有点类似后来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那套言论了。”
    第117章 李斯说得太对了
    李斯闻后亦深感诧异:
    “这淳于越之头脑,竟然变得如此机敏?”
    “按往常来看,他应当始终抵制这科举才是啊!”
    “莫非......李意之仙家菜肴,真的能使人聪颖?”
    李斯深知,昔日的淳于越何其迂腐。
    而今却似脱胎换骨,竟然比自己还先发言。
    当然,他同样不会错失此宣扬法家之良机:
    “陛下,考察之内容当重法家。”
    “我大秦今以法治国。”
    “惟通晓诸律法者,方能更好为官。”
    “熟谙律法,明了其中利害。”
    “他们便不敢贪赃枉法,为官自当清廉。”
    淳于越闻后却摇头:
    “廷尉此言差矣,知法犯法之官员屡见不鲜。”
    “他们岂不知法?”
    “这些人熟读律法,却依然犯法,足见其思想有谬,不明白什么才是为官之道。”
    “惟有从思想上转变,倡导忠君爱国之理念。”
    “让他们明白何为仁义礼,方能使为官者清廉正直。”
    “故而,更需考察吾儒家圣人之经典。”
    淳于越所言甚是有理,引得一众儒家博士纷纷附和。
    就连马屁精周青臣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毕竟他再怎么爱拍马屁,也还是儒生的一员。
    所以自然而然还是希望能够宣扬一番儒家经典。
    不过。
    大秦朝堂之上,还是法家之人居多。
    故而两派开始争论不休。
    至于其他的诸子百家,虽亦有之。
    就是人数寥寥,只得零星几个,人微言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