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27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不让自己领兵“南征”、“北征”就行。
    毕竟......这听起来似乎还不如被分封啊!
    分封出去,他还有机会见到老师和阿姊。
    但是这外出领兵作战,可就十分麻烦了。
    要是自己一直没有战果。
    岂不是得长期留在远方的战场上?
    自己对于战事,可不甚精通。
    而且,老师总不能以身犯险前往战场上看望自己吧。
    “陛下打算成立教育部,并且将其由荣禄你掌管。”
    “主要负责在关中建设学堂,普及仙术知识。”
    “公子高和荣禄你一样,同样留在了咸阳。”
    “负责协助廷尉管理关中一带的刑罚。”
    “所以短时间内,荣禄你倒是不用担心被分封出去了。”
    “陛下对你们三位公子,如今可是都抱有着厚望。”
    “这些安排也是陛下对你们的考验。”
    “荣禄,你可不要让陛下失望。”
    “不然......你日后可还是会被分封出去的哦。”
    “毕竟这太子的位置......最终只能有一人。”
    荣禄听到后当即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老师,弟子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嬴荣禄认为:
    不论是否能当上太子,自己都必须要把这个教育部给弄好。
    将仙术学堂,开满整个关中地区!
    既能助力老师发展仙术。
    还能免于自家的分封之苦。
    而且日后,说不定还可以建一些其他的特殊学堂。
    以教导黔首百姓们一些谋生之技。
    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
    比如老师曾经提及过的什么日后建几所“烹饪学堂”用于研究新式菜品......
    嬴荣禄就十分赞同。
    ——
    李斯府上。
    公子高正在此处做客。
    和公子高一起的,还有公子高的老师——博士陆川。
    陆川乃是朝堂上数十位博士中平平无奇的一员。
    虽然同样是儒生出身。
    不过......
    他既没有淳于越那样大的名头。
    也没有周青臣那溜须拍马之能。
    所以,在朝堂之上一直不温不火的。
    而且他的主张有些偏向于荀子。
    并非是传统儒生。
    他对荀子的主张和思想十分推崇。
    早年间甚至还跋山涉水准备去兰陵拜师荀子,差点就成李斯的小师弟了。
    只可惜,等他见到荀子的时候。
    荀子却已经变成一座坟堆了......
    他还没来得及拜师荀子,荀子就已经离世了。
    这让得他颇为的遗憾。
    在荀子离世后,陆川便开始自己埋头研究......如何才能够儒法并重。
    并且还以荀子真正传人自居。
    毕竟在陆川看来,荀子虽然伟大。
    但是他教出来的高徒,却都是只重功利法家之人。
    压根就没有继承到荀子真正的思想。
    他陆川虽然没有真的拜师荀子。
    但是却继承到了荀子真正的精髓。
    在陆川的“营销”下,在秦地亦是有了一些小名声。
    因而才能够成为秦国博士中的一员。
    不过,由于其主张和荀子近乎相同。
    自然是不受如今秦国法家第一人——当朝廷尉李斯的待见。
    李斯虽然是荀子弟子,但是师徒二人主张却是截然不同。
    李斯在知晓秦国因为重视法治。
    从原本的弱小之国,短时间内变成当世最强之后。
    他的心......
    就已经彻底的倒向法家了。
    抛弃一切无用的礼治手段,完完全全以法治为主。
    才是李斯的追求。
    哪怕是荀子如何劝说,都没能动摇过李斯的心。
    在李斯看来秦国的强大和仁义没有一点关系。
    “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
    怎么实用怎么来就够了。
    仁不仁义并不重要。
    秦国如此强大,难道是因为仁义吗?
    荀子听到李斯的话后。
    则是举了夏商灭亡的例子训诫李斯,并且警示他:
    “今汝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荀子认为李斯重视法治而忽视礼治,实在是舍本求末。
    ......
    师徒二人虽然都是主张法治,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
    而且李斯总觉得。
    这陆川就是在借着老师的名头,给他自己脸上贴金。
    所以这也导致主张儒法并重的陆川。
    那是两头不讨好!
    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
    毕竟,以孔孟一派为正统的儒生们。
    压根就不认为荀子这种能够提出“性恶论”,并且教出一大堆法家弟子的人......
    能算是儒生!
    而法家一派。
    则是在李斯的带领下。
    更是彻彻底底的和儒家分割开来了。
    他们不认礼乐,只重赏罚。
    乃是纯粹的法家学派。
    也不会认同陆川的主张。
    故而,在种种原因加持下。
    李斯对这位半儒半法的博士陆川,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感。
    要不是陛下认为陆川的主张,其实亦有可取之处。
    特意将公子高教给其教导。
    陆川在朝堂的地位,还能更低一些。
    不过哪怕如此。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