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 - 第30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这两件作品,少年微笑了。“怎么样?”
    “很好用。”俊介也笑了,“正好抵到背和腰的穴位,一边开车也可以一边按摩了。”
    “因为爸爸老是喊说背和腰会疼嘛。”章太有些难为情地低着头。
    “谢谢,不过你还真清楚我的尺寸。”
    “那是白天量的。”
    “白天?”说完后俊介用力点头说,“就是你说我背上有虫的时候吗?”
    “嗯。”章太回答。
    “是吗,我完全没注意到。谢谢,我会用的。”
    “就为了说这些,专程来这里吗?”
    “是呀,就只是这样。晚安。”
    他正要离开别墅时,“爸爸!”章太叫住了他。
    “什么事?”
    “嗯。回去的时候,你会跟我和妈妈一起吧?不会是各走各的吧?”
    俊介凝视着这个不是他亲生儿子的孩子的脸。少年的脸上没有笑容,只露出询问的神情。
    “嗯。”俊介抬起下巴说,“我是这么打算的呀。”
    “太好了。”少年的脸上恢复了笑容。
    走出别墅坐进车子之后,俊介并没有马上发动引擎,而是凝视着黑夜。过了十多分钟,他才发动了引擎。
    但这一次他没有经过藤间的别墅而不入。他将车子停在停车场,走下台阶。
    这时发现大门口站着一个人,是美菜子。
    “你在这儿干什么?”
    她的胸口上下起伏得很厉害。
    “刚刚那孩子打电话来说爸爸去看他了。”
    “然后呢?”
    “我想你也许……会回来吧……”
    “是吗。”俊介将旅行包放在脚边,将头发向后理了理,“也许杀死英里子的人是章太吧。”
    美菜子吃惊地抬头看着他,眼睛睁得大大的。“为什么?”
    “我居然忘了,不是你们那些复杂的动机,章太有更单纯的动机。”俊介看着妻子的眼睛说,“想要将父亲从情妇手中抢回来的动机。”
    美菜子“啊”地发出一声悲泣。
    “我也同样有罪。”俊介说,“如果真的是章太做的,也等于是我让他犯罪的。所以我一定要阻止那些可能影响他今后人生的事情发生。”
    “老公……”
    “可是这需要决心。”他将手放在妻子的肩膀上,“需要相当大的决心。尸体要在湖底消失需要好几年,不,大概要花几十年吧。这中间我们肯定都会提心吊胆的。就算尸体不见了,我们的灵魂也无法离开这湖畔吧。”
    “我知道。”
    妻子低声回答后,用手抚摸着丈夫的背后。
    解说一:
    东野圭吾的人气小说经常被搬上大银幕和荧屏。就在本书《湖畔》出版发行的时候,根据东野那部赫赫有名的代表作《白夜行》改编、由山田孝之和绫濑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开始在tbs电视台播放。
    事实上,将某一特定角色作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搬上荧屏的例子并不少见,但是根据东野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有其独特性,那就是连续剧的高收视率依靠的并非是原作角色的高人气,而是电视剧本身所展现的丰富的、连续不断的意外性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是这些要素吸引了众多的电视观众。举个典型例子,2001年在nhk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恶意》,该剧即便删除了原作中充当侦探一角的刑警加贺恭一郎,其人气也丝毫未受影响。
    《湖畔》是在2005年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湖畔杀人事件》的,由青山真治导演。役所广司、药师丸博子、丰川悦司、柄本明等实力派演员的精湛演技虽也值得一看,但由于故事的展开相当快,省略了伏笔和追加了奇巧的设定,实在无法让人在所有的方面都做出肯定的评价,尽管也有人认为该电影是原作的浓缩精华。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湖畔》这本书原本就不适合被改编成电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恰恰相反,本书其实正是一部极为适合被搬上大银幕或舞台的推理小说。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制作方希望尝试挑战,将本书搬上银幕的想法其实是正确的。
    当初刚读完这本书,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此书真是适合改成舞台剧啊。不过当时是因为感觉到舞台和人物都受到了限制才发出的感慨。后来,当我再次翻开此书时,才真正确信其实本书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舞台剧。
    1997年2月7日至9月5日,《周刊小说》连载了东野的《不再去杀人森林》,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重新创作,并由日本实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这家出版社还在2004年12月发售了电影版的同步软皮新书。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有名的私立初中,四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老师津久见一起到姬神湖边的避暑别墅进行升学考试前的集训。
    一共是四个小学生。其中的一个少年,名叫并木章太,他的母亲叫作美菜子。除了并木夫妇,其他三对夫妇都认为,为了孩子出人头地,残酷的考前学习是必要的,至于准备饭菜则是父母应当尽到的义务。但只有美菜子的丈夫俊介反对父母随意地去铺垫孩子成长的道路,这样的行为让他感到不快。
    在这期间,俊介的下属高阶英里子,以俊介忘记了某样东西而为他送过来为由也来到了避暑别墅。事实上,因为俊介和美菜子的关系一直不太好,所以高阶英里子也是他的情人。
    当天夜里,因有事离开别墅,后又突然回来的俊介,发现了倒在他们夫妇房间的英里子的尸体。妻子美菜子向他坦白是她杀死了英里子。因为英里子逼迫她与俊介分开,并且还以儿子章太作威胁,激动之下,她不知不觉将英里子打死了。一开始,俊介让美菜子去自首,但在场的其他家长却对此极力反对,他们主张将这件事当作没发生。最后,在他们坚持不懈的说服下,俊介亲自把英里子沉入了湖中。
    这样介绍的话,一定会有读者觉得“就算是自己的妻子所犯下的罪,作为一个有常识的大人,怎么会那么轻易地就接受了把杀人这样重大的犯罪事实掩盖掉的提议?”,但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是完全合理的。
    本书里出场的是并木家、藤间家、关谷家、坂崎家这四家。只有并木家的父子没有血缘关系,儿子章太是美菜子和前夫所生。对于章太,俊介即使算不上讨厌,也觉得和他存在着一种距离感。俊介之所以和英里子发生关系,或许与章太没有成为他们夫妇之间的纽带有着很大关系。
    美菜子认为,正是因为章太不是俊介的亲生儿子,所以才没把章太放在心上,为此她再三责备俊介。俊介无法否认她的指责,他或许想起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回忆。对于此次事件,藤间态度强硬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果这次的事公开了,大概我们的私人生活也会被媒体搞得一团糟。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入学考试才真的泡汤了,社会地位受到打击的恐怕并非只有并木先生一个人了。”其他家长也不反对他的做法。于是,俊介在事后成了从犯。这样危险的行为,或者说,这种布局,是从这个故事的一开始就存在的,渐渐地,一点一点地被揭穿。
    本书的前半部分,围绕藤间的布局,进行倒叙,展开故事。知道英里子被杀真相的人有并木夫妇、藤间夫妇和关谷夫妇六人。怎样做才能在不让其他人察觉的情况下完美地隐瞒这件事呢?——这种紧张感正是前半部分的看点。
    但是,倘若读者沉溺在了这充满紧张感的氛围中,就很可能错过分布在各处的伏笔。然而,那三个家庭不合情理的举动,让原本为了不使丑闻曝光而毁灭证据的俊介感到怀疑了,开始追查真正的真相。我想此时的读者一定也深深地陷入到猜疑不安中。如果读者再谨慎一点,就会发现这件事并不是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个推理故事从一开始就是采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了多个人对犯罪事件的隐瞒过程。最近一说到小说转型的话题,我就会不由自主想起夏树静子的《w的悲剧》。(插句话,在电影《湖畔杀人事件》中扮演美菜子的药师丸博子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湖畔杀人事件》在框架上和《w的悲剧》有着相似的情节。在《w的悲剧》里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片段,药师丸博子饰演的静香大叫道:“祖父是我杀的。”)本书的结构更复杂。作者预先就估计到了一部分思维敏锐的读者有可能猜到一部分真相,从这一点上来说,作者这种将读者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自信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伏笔,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也是本书构思严密的体现。本书是用第三人称所写,除去几个有趣的段落,基本是以俊介的语言描写为中心的。所以读者们可能会产生是从俊介的视角去诉说整个故事的错觉。
    但是,虽说是以俊介的动向为主,却也并非是根据他的视角去描写的。好好读的话,你会发现,书中出场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没有描写。虽然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诸如眉头缩紧或歪头等表情或动作去展现,然而,这是一部几乎所有的出场人物都在装腔作势的小说,并不能保证他们的表情与动作就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此外,更让人震惊的是,小说中没有任何对俊介内心的描写。关于他内心动向的处理,和其他人物是同样的。当然,读者可以试着从外在的言语和行为去推断。总之,本书不只是从俊介的视角去叙述的,包括俊介在内,作者客观公平地对所有的人物的言行进行了描写。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