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54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让他们进来吧。”
    “当年为师也曾在此处求学,说不定这些人里就有一些故人。”
    胡亥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老师,您难道忘了......如今还执意留在齐鲁之地的儒生,大都可是您的反对者。”
    “弟子可不觉得这些人今日忽然拜访,会安什么好心。”
    “明日便要举行大典了,还是不要理会他们为好。”
    淳于越不在意的摇了摇头:“无妨,君子和而不同。”
    胡亥闻言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这几年胡亥精于扶贫一事,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像贪污腐败、弄虚作假之类的事情......总是会存在。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自然也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拌嘴的胡亥了。
    这群儒生一看就不像啥好人......
    ——
    在得到淳于越的允许后,几名儒生很快便跟着仆役走了进来了。
    只不过这些儒生......一个两个的,眼睛好像长在头顶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淳于越见此情景也不恼,反而还乐呵呵的以礼相待,打算招待他们。
    其中一名儒生主动开口阴阳怪气的道:
    “我等可当不起大儒这般对待。”
    淳于越笑了笑,道:
    “诸位皆是儒生,何来高下之别?”
    “淳于越,你背弃孔孟之学创立仙儒,实乃儒生之耻也。”儒生感觉自己像是一拳打在了空气上,故而又道。
    “老夫何时背弃孔孟之学了?”淳于越听后反而是一脸诚挚的发问。
    那儒生一听,当即将淳于越的诸多罪状说了个遍。
    像什么:
    用钱财收买虚假的民心啊,篡改先贤的经典啊,身为儒生不劝谏君王仁政......
    “淳于越你的种种行为,难道还不能说明你违背了孔孟之道?”
    其他几名儒生亦是附和了起来。
    淳于越听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各位所言极是。”
    “可是......如今天下已经达到圣人所言的小康之治了啊。”
    儒生们听后则是炸了毛:
    “这天下,哪里实现小康了?”
    “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如此,方为小康。”
    “如今天下,何时以礼义为纪了?”
    “甚至连黔首和商贾都可以随意转换了,此乃乱之始也。”
    ——
    “诸位的见解稍显狭隘。”
    “所谓小康之治,其根本要义在于五点:政治安定、百姓富庶、国家和睦、教育普及、文化昌盛。”
    “当今之天下,难道还不满足这五要义吗?”
    “圣人之道、孔孟之道......所追求的难道不就是这五点吗?”淳于越轻笑道。
    众儒生听后一时间有些语塞。
    因为他们感觉......这淳于越说的似乎有几分道理。而且这几年的天下,也确实是如淳于越所言的那般。
    不过一想到他们是来劝说淳于越的,而不是反过来被淳于越劝说的。
    因而很快又出言反驳起来:
    “没有通过圣人之道所得来的小康,必然有其隐患。”
    “而且这还是借助仙术之便,实乃取巧之法。”
    “如今天下,民不民、商不商,秩序有失......”
    “又如何能称之小康?”
    “我敢断言:长此以往,必生祸端。”
    “还是应该以儒家礼法治国,方为正道。”
    此话一出,另外几位儒生纷纷点头。
    只觉得自己这边的言论,简直毫无破绽。
    淳于越听闻后,也是极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此言倒是在理。”
    “这天下总是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不过......各位以为只要完全按照书本中的礼法治国,天下就能太平......永无祸端?”淳于越一脸认真的看着几人。
    眼神中似乎蕴含着几分失望。
    几人被淳于越看的有些不自在,当即回道:
    “那是自然,只要按照圣人所言以礼法治国,天下安能不太平?”
    ——
    一旁的胡亥听后则是哈哈大笑起来:
    “那夏商周,究竟缘何而亡?”
    “此三朝,莫非皆以礼法治天下乎?”
    “老师,此等儒生,实乃空谈之辈。”
    “较之于吾等仙儒学子,相差甚远,老师又何须提点他们。”
    “仙府有言,时势必弃那些不识时务者。”
    “想来所指,便是此类儒生罢。”
    几名儒生听到胡亥的嘲笑后,大为不满:
    “你这竖子,究竟是何许人也?”
    “岂敢轻言礼法治国存有弊病。”
    “夏商周之亡,乃因君主失德,礼教崩坏。”
    “如此浅显之理,竟然不知。”
    胡亥听后则是眉头皱起,冷笑道:
    “我是何人?我乃大秦公子胡亥!”
    “尔等在我面前如此作态,难道就符合礼法吗?”
    “哪怕是圣人,亦有自省之时。”
    “即便是圣人,亦不敢妄言自身永无谬误。”
    “吾师亦能直面仙儒越说之诸多弊病,乐纳他人之建言。”
    “然汝等儒生,唯知于书中觅解。”
    “将圣人之言奉为圭臬,不敢稍有变通。”
    “圣人若再临世,恐亦为汝等儒生所气煞。”
    胡亥哪怕过了这么多年,嘴巴上的功夫仍然没有落下......甚至还又有精进。
    几番话语出来,差点儿把这几个儒生气的晕过去。
    然而他们闻知此乃大秦公子,亦不敢贸然造次。
    唯有连声言道:“汝此举非君子所为,吾等儒生耻与汝为伍。”
    淳于越则是略有些失望和无奈的摇头叹息:
    “哎......没想到齐鲁之地的儒生,已经变成这般不懂变通的腐儒了。”
    “遥想当年的稷下学宫。”
    “哎......再不复当年之盛况了......”
    淳于越本来以为这些固守于一地不肯前往咸阳的儒生,应该是有大才之辈。
    故而才愿与他们稍作辩论,没想到他们竟然始终不肯从自身查找缘由,只会向外寻求原因。
    目光十分狭隘......
    着实是落了下乘。
    就恰似胡亥方才所言那般:
    他淳于越深知仙儒定然存在弊端。
    圣人昔日所归纳的典籍,亦有矛盾与需修改之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